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專題專欄>>【質量強國建設】>> 正文

專題專欄

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本站編輯 瀏覽次數: 2023-05-25
訪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


質量強國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

建設質量強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趙昌文
圖片
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四川大學副校長。兼任國家“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全球能源轉型委員會(ETC)委員,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跨國專家組成員,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廣東、甘肅等多個地方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多次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的文件起草工作,參加了數十項國家重大改革方案、政策的制定、評估工作,數十篇政策報告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批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質量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之一。


圖片
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圖片
《經濟》:日前發布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建設質量強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在您看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時代內涵與深刻意義是什么?


趙昌文: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必須建設質量強國。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和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質量水平的提高滯后于總體經濟、產業規模和國際貿易增長的速度,整體質量水平、品牌建設成效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建設質量強國、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進入工業化后期,世界發達國家都會把質量提升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安排。從歷史和國際經驗看,經濟強國一定是質量強國。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持續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經濟運行整體效率和效益;充分體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對接國際行業標準,增強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

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要求我國必須建設質量強國。質量既是一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也標志著國家競爭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國產業發展的未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引發質量理念、機制和實踐的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世界發達國家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視程度在已有基礎上持續提高,并不斷尋求改進的有效途徑,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標準、人才、技術、市場、資源等競爭愈發激烈。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西方部分國家在科技、貿易等領域對我國實行封堵,企圖遏制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建設質量強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將有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打造自主、韌性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制造企業要更具質量競爭力


《經濟》:《綱要》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三個轉變”?如何實現這“三個轉變”?需要有效應對哪些挑戰?


趙昌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也就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對我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方向提出的明確要求。從制造到創造要求注重創新,從速度到質量要求提升品質,從產品到品牌要求全局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品質量提升迅速,部分重大裝備、消費類及高新技術類產品的質量已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產生了一批具有較強質量競爭力的制造企業。但是,產品質量整體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世界級優質品牌有待進一步培育。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發達國家掌握著核心專利,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均處領先水平;品牌附加價值更高,市場影響力更大。據不完全統計,世界裝備制造業中90%的知名商標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首先,“三個轉變”要求創新驅動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數字化、綠色化等科技創新成為其中的關鍵變量。我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未實現自主可控。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是最為迫切的轉變,關鍵在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不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盡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其次,“三個轉變”要求提質量增效益。政府和企業都要自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近期發布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已經將建設質量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下一步要推動發展重點轉向提高質量和效益,在全社會樹立質量優先的意識,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營造重視品質、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引導企業和公眾更加重視質量。加快行業質量誠信自律機制建設。引導和推動行業組織制定行業質量誠信守則規范,完善行規、行約,明確各行業誠信責任和義務。提升產品質量標準,完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以及質量法律法規和執法體系,構建政府監管、市場調節、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管理格局。

最后,“三個轉變”要求加強品牌建設。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3%的知名品牌占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中國產品和服務雖占據著市場重要地位,但相較而言多數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要加大力度培育自主知名品牌,鼓勵企業進行品牌文化規劃建設,指導完善企業發展戰略,促進品牌建設和業務發展相融合,努力打造代表中國的國內外知名品牌。


圖片
《經濟》:《綱要》提出,要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那么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增強企業質量有哪些重要抓手?


趙昌文: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體,也是建設質量強國的主力軍。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需要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從企業角度來看,必須轉變觀念,適應新時代消費需求的新變化,與時俱進地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從政府角度來看,也要與時俱進地提高對行業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標準,尤其是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同時加強質量監管。通過加強標準制定和監管,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保持市場公平競爭。

一是引導企業強化質量優先的意識,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手段和現代質量管理理念方法,為企業質量管理提供科學指導,建設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快建立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加強科學質量文化建設,倡導工匠精神,鼓勵企業形成產品精益求精的氛圍,質量意識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健全質量治理體系,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推動從業人員樹立職業即“天職+敬業”的理念,使從業人員獨具“匠心”:專注品質、嚴謹耐心、一絲不茍、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打造最優質的產品。

二是深入推進質量技術創新應用,鼓勵研發投入。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激發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活力,加大質量科技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力度,推動創新技術應用和標準化,開展重點領域質量可靠性攻關。加強質量研究機構和質量教育學科建設,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加大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的能力建設。強化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關鍵共性技術。

三是明確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大政府監管、宣傳力度。加快完善質量首負責任、首席質量官、重大質量事故報告、缺陷產品召回等制度,嚴格實施企業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企業要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切實履行質量擔保責任及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健全質量信用獎懲機制,促進行業優勝劣汰。鼓勵企業開展質量管理工作交流,培養質量管理人才。表彰優秀質量管理企業,推動品牌軟實力建設。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宣傳企業在質量管理領域的優秀做法,樹立正面典型。

四是形成統一開放、公平公正、競爭有序、誠信規范的市場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防止壟斷經營和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維護市場秩序,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和標準。形成社會資源向優質產品、優秀品牌和優勢企業聚集的機制。引導制造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樹立中國制造企業、產品良好國際形象。圍繞國家重大產業、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及檢驗檢測技術、標準一致性,建立雙邊、多邊質量合作磋商機制,參與質量相關國際和區域性標準、規則的制定。


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工作


《經濟》: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加強品牌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毒V要》提出,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并以專欄的形式設定了“中國品牌建設工程”。我們該如何理解質量與品牌之間的關系? 


趙昌文:質量是品牌的核心基礎,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品牌的好壞。優質品牌往往能更受消費者青睞,比如德國擁有寶馬、奔馳、大眾等多個國際馳名的汽車品牌,這些品牌的背后是工匠精神、先進設計和可靠品質。所以,品牌是基于質量之上的產品附加值,是建立在市場長期選擇的基礎之上的,僅靠廣告是無法長期支撐一個高價值品牌的。一旦質量出現問題,重塑品牌形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另外,優質品牌可以促進企業營收增長,帶動創新投入,形成良性循環。比如在食品飲料行業中,美國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兩大巨頭與同類型企業的產品品類類似,雖然易于復制,但通過品牌形象、品牌視覺的區分來提升市場占有率,實現差異化。

“中國品牌建設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樹品牌要首先從抓質量做起,質量強國與“品牌大國”是辯證統一的。品牌建設需要重內容輕形式,要體現產品的創新性和高質量,企業要真正造出“好產品”,提供“好服務”,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發揮好監管、引導作用。支持制造企業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服務。健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品牌文化,引導企業增強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消費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加速品牌價值評價國際化進程,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加大中國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樹立中國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圖片
《經濟》:從企業角度來說,如何打造好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從政策角度,如何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工作?


趙昌文:對于企業而言,打造好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意味著要注重長期性發展,注重品牌與創新、質量的協同推進。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打造好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的最大基礎。企業要堅持弘揚工匠精神,對產品和服務精益求精,形成一套拳頭產品和服務,滿足公眾需求和行業標準,有效管理成本,為市場提供自身獨特的價值。創新是打造好中國精品和百年老店的核心動力。企業必須轉變觀念,適應新時代消費需求的新變化,與時俱進,推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中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活力。企業可以引入數字化技術進行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再造,提升生產質量和效率,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的需求。品牌也是產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系統建設企業文化,確定企業宗旨、愿景和使命,樹立正確的品牌價值觀。開展多種形式的品牌推廣活動,最大限度挖掘品牌價值。

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工作,涉及市場、政府、公眾等多方面主體,需要各相關方共同努力。從政策角度來說,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優質品牌評選機制。基于中國市場品牌的實踐發展經驗,完善科學的品牌評價體系,建立客觀的品牌評價榜單。二是鼓勵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培育一批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咨詢。三是為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提供工具。建立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四是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監管力度。堅持質檢為民導向,維護企業利益。充分發揮市場的推動和引領作用。